(1)试试非常规音色 若你的音源已经用烦了,为什么不试试用一些非常规音源呢?可直接采样一些不是乐器发出来的声音,事实上任何能发声的都行,不需要太新奇的声音,只要能弄出旋律来就行。 (2) 叠加音色 叠加不同的音色是让音乐变得更加肥厚的简单做法,或同一个音色不同频率也行。 (3)用 “Pad” 铺底 Pad 是比较软的音色,Pad 一般在持续存在于背景中,可为音乐添加一些情绪与深度又不会带走听者的注意力。若你的歌听起来太单调,试着加一些 Pad 吧。 (4)机智地留一些空间 试试在歌曲编排中留些空间,特别是主歌。不一定要让和弦乐器在整首歌里一直出现,突然去掉人声、鼓、旋律或者贝斯可能都会非常突兀。当你在副歌的时候把和弦拉回来将会非常带劲儿。 (5)凸显副歌 若你让副歌一直重复循环,可能会让歌非常无聊。我们试试换下音乐,在中间调节下力度或把中间的一部分换掉,这会让歌曲更加丰富。 (6)注意节奏 你可能想要让所有音色、乐器保持同一个节奏或者不同的节奏,这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听起来不能乱,多注意听。 (7) 对成品有清楚地预期 在制作歌曲的时候,歌曲最好有明显的起承转合,结束的时候气势大一些 — 这也许就是听众想听的。同样想清楚作品的走向和最终的预期成果会让工作更有效率。 (8)开头要引人入胜 残酷的现实是,一般的听众没有什么耐心,往往在开头的几秒钟就决定要不要听下去了。开头不仅仅是开头,也是歌曲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,多花点时间把它做好吧。 (9)多注意音区 若整首歌所有的旋律都在一个音区,那可能会有点无聊与呆板。我们建议把音区相同的部分做一些拆分,变换一些音区。 (10)向大师们学习 多听听你喜欢的音乐,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是怎么编排的,然后想想能不能学着排一个。听得越多次,对于音乐的细节也会越熟悉。 (11)对自己的作品严格些 有时候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缓一下,分析一下自己做的东西。尽管有时候不是那么情愿,但是如果有一部分听起来不是那么顺畅、合理,请无情地抛弃它,不要有任何眷恋。或许你的进度又会因此倒退撸了一点,但这对于最后的成品有大大的帮助。 (12)学习乐理 一点点的小知识都会有很大的帮助。乐理并不是很无聊的科学知识,且学习乐理会帮助你更快的理解音乐的架构,只要看一下就知道哪里出错,连听都不用。 (13) 多尝试人声 在一首歌曲中,人声就是大爷。人声是一首歌中的焦点,因此为啥不找点人声加进去呢?这效果可能是杠杠的。 (14)避免音色冲突 音调较高的旋律可能会占据太多的空间,如果歌曲中有人声和旋律,这时就需要腾出一些空间。若把一堆音调类似 Guitar Lead 、人声以及合成器音色堆在一起可能会很乱很吵。 |
GMT+8, 2025-5-2 22:00 , Processed in 0.090119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dj.net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! X3.3 渝ICP备2021011161号-1
互联网文化经营单位编号:渝网文〔2023〕1442-014号 网络文化市场举报投诉电话:12345 客服电话:023-61066666